首页 > 最新动态 > 2024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8场分论坛观点精华
最新动态
2024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8场分论坛观点精华
2024-05-2610

5月24日

2024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

八场分论坛

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同期举行


八场分论坛主题分别为

文化产业创新发展

数字时代出版人才发展

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

电影业高质量发展

加强文化遗产的整体保护和活态传承

推动文化贸易高质量发展

繁荣文艺创作

人文湾区 机遇湾区


众多专业人士、知名专家共思共论

探讨如何推动文化繁荣

凝聚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的强大合力


一、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分论坛举行

主流舆论既要传播力更要思想力


5月24日,2024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分论坛在深圳举行。


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分论坛现场。深圳报业集团记者 陆颖 摄


此次论坛以“智启全媒时代,共谋融合发展”为主题,以数字化信息化时代的媒体变革为背景,通过分析当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探讨建设全媒体传播体系和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新方法、新路径。


与会领导和专家指出,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内容。要保持战略定力,狠抓内容建设,始终坚持以改革的思维、创新的勇气向前推进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



嘉宾观点

高质量的内容生产与供给永远是主流媒体的主业,而稳定持续的高质量内容生产与供给能力,是主流媒体提升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徐立京


在互联网新兴媒体飞速发展的当下,主流媒体不能妄自菲薄,既要当仁不让地去主导社会舆论,更要充分利用新型媒介传播渠道,大力推动主流媒体优质产品生产能力和新兴媒介强大传播力的有效衔接。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符雷


只有配强班子,才能够凝聚力量攻坚克难。绍兴传媒围绕“坚持真改实融、坚持移动优先、坚持深耕主业、坚持数智赋能、坚持市场运营”五个方面进行市级媒体融合改革,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浙江省绍兴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丁如兴


县级融媒体可通过跨界、跨域、跨层级、跨媒体的协同合作,重头稿件与中央、省内媒体和重要商业平台同频发布,实现传播能级成倍增长。应以内容建设为根本,由关注多而广、大而全的宽泛领域变为深度聚焦本地独特资源,转换视角增强感染力,丰富表达增强吸引力,深耕本土增强聚合力。


——四川省德阳市广汉市委书记王锐


无论时代如何变化,媒体提供给读者和用户最核心的还是内容,“内容为王”永恒不变。如果没有好内容的产出和生产推动,媒体融合也很难实现目标。全媒体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舆论越多元越需要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腾讯公司副总裁陈勇


通过新技术和用户建立一种新形态的连接方式和互动方式,从而实现从新闻的弱链接寻找到其他领域的强链接。


——人民网党委书记、董事长、总裁、传播内容认知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叶蓁蓁


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将进一步提高新闻机构内部融合程度和内容传播效率,从而促进整个全媒体平台建设。


——新华社技术局局长、媒体融合生产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罗毅


大模型的出现,对媒体的制作流程、传输方式、呈现方式以及互动性等方面是一次重大机遇。


——中央广电总台编务会议成员、超高清视音频制播呈现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姜文波


随着AIGC等技术的涌现,保护公众认知安全将成为更加重要的社会公共议题。


——中国传媒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副理事长杨懿



二、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分论坛举行

以创新引领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5月24日,2024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分论坛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分论坛主题是“以创新引领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分论坛现场。深圳报业集团记者 廖万育 摄


分论坛分别以“新科技激活文化产业新业态”“文化新业态的爆款密码”为主题进行了两场嘉宾演讲。论坛还开展了两场圆桌论坛。


光明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王慧敏认为,最好的文化产品,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既不能忽视网络流量、收视率、票房收入等反映群众喜好的指标,也不能把这些指标绝对化,被市场牵着鼻子走、让三观跟着五官走,更不能为取悦群众而失向、为吸引眼球而失范、为奉迎媚俗而失态。


经济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郑庆东说,应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不断创造文旅应用新场景,打通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配套创新文化产业新体验、新产品、新IP,延伸文化产业链,推动文化产业与经济发展深度融合、共生共荣。



嘉宾观点


既不能忽视网络流量、收视率、票房收入等反映群众喜好的指标,也不能把这些指标绝对化,被市场牵着鼻子走、让三观跟着五官走,更不能为取悦群众而失效、为吸引眼球而失范、为奉迎媚俗而失态。


——光明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王慧敏


历史证明,如果不把天花板冲开,地板就会被击穿。对专业内容生产者来说,当下要坚守“向下共情、向上创作”的目标。创作人应该带着使命感,战胜胆怯和懒惰,去做不敢做不会做的,以温暖现实主义弘扬真善美,以批判现实主义鞭挞假恶丑,让大众能从影像当中感到他不是一个人在面对整个世界的风沙,这才是文化的力量,也会成为文化产业力量的最大核动力。


——爱奇艺首席内容官王晓晖


AI作为一种工具已经深入生活、影响文化创造。但文化之所以吸引人,正是因为它是多样的、有趣的、丰富的。大语言模型是机器,它们并没有情绪体验,短期内AI仍很难替代真实的演艺和表达。


——抖音总裁韩尚佑


最好的文化产品,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人才。快手通过文化账号培训和扶持计划,吸引了大量传统文化从业者走到线上,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注入了新活力。


——快手科技总编辑刘洋


持续的输出与创新,对于引爆一个IP非常重要。当某个产品在早期出现了一些不同寻常的数据或者是讨论的时候,它就有可能成为爆款。


——泡泡玛特国际集团首席运营官司德


“熊出没”秉持“自然、环保、健康、快乐”的品牌理念,传递亲情、友情、梦想、成长等正能量和价值观,运用独到的表现手法讲述中国故事。


——华强方特总裁刘道强


笑傲江湖游戏在韩国上线后,带动了金庸先生《笑傲江湖》韩文版本销量上升。年轻人因为喜欢游戏参与游戏后,发现故事很吸引人,于是去买书来看,这实际上就促进了国际文化交流。


——完美世界CEO萧泓


文化产业是注意力经济,它如一个巨大的磁场,连接着各行各业,网络视听行业需要不断拓展视听的方向和价值,繁荣文旅市场,投身海外传播。


——优酷总编辑张丽娜


当前,旅游已从过去的观光式旅游转变成了体验式、度假式的旅游。哈尔滨泼天的流量从何而来?首先是充分有效利用宣传媒介、宣传手段的结果。其次,是政府、企业和市民一起掏心掏肺掏家底,同心协力的结果。


——马迭尔文旅集团总经理周巍




三、繁荣文艺创作分论坛举行

以文艺之光铸时代之魂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文艺是时代的号角。2024年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繁荣文艺创作”分论坛于5月24日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繁荣文艺创作分论坛现场。深圳特区报记者 赖犁 摄


该分论坛涵盖“文学单元”“舞台艺术单元”“电视剧单元”和“网络文艺单元”4个部分。来自全国文学、舞台艺术、电视剧及网络文艺等多个领域的10余位创作者和专家齐聚一堂,就当下如何繁荣文艺创作各抒己见,为推动文艺繁荣建言献策。



嘉宾观点


一个作家就是一个小杂货店主,接触出入小杂货店的人物,想跟他们对话,就要熟悉这些小人物并倾听他们的声音。在杂货店待久了,则需要开窗透气,要了解正在变化的世界,这样才能跟时代同频,不落伍,不故步自封。


——中国作协副主席、黑龙江省作协主席迟子建


在做好戏曲非遗传承保护的同时,还要勇于创新、打破边界,把非遗时尚化,把经典流行化。因为今天的经典一定是曾经的流行,而今天的流行才有可能成为未来的经典。


——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演员、《新龙门客栈》主演陈丽君


时间是艺术最好的检验者,艺术也需要时间来打磨。在舞剧《咏春》创作初期,我们光学习咏春拳就花了一年多时间。艺术创作不是只填充一些符号、标签,而是要真正深入生活,表现生活。


——中国东方演艺集团编导、舞剧《咏春》导演周莉亚


梦中常与叶问同行,希望今后有越来越多的舞剧能从深圳出发走向世界,让代表中国审美的作品在世界舞台上绽放精彩。


——深圳歌剧舞剧院演员、舞剧《咏春》主演常宏基


网络文学门槛相对低,各行各业的人都可以从事创作,把自己的生活反映到作品中来。


——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网络小说《大国重工》作者齐橙


深圳是一座文学、文艺的富矿,今后如果有机会,我也想扎根深圳,进行文学创作。


——《雪山大地》作者杨志军


深圳是一个充满梦想与激情的地方,汇聚了全国各地的人才,有很好的发展京剧的土壤。


——中国剧协副主席、国家京剧院院长王勇


在《繁花》里扮演阿宝的过程中,我主动把童年对于父辈们的记忆调用了回来。演员只有扎根生活,才能真正演好角色。


——演员胡歌


做好电视剧根本是要回归本源,踏踏实实搞创作。


——中国电视剧导演委员会常务理事毛卫宁


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故事发生的高地与前沿。如果深圳没有非常好的电视剧去表达它,这是我们行业人没有做好。


——华策影视集团创始人、董事长赵依芳


希望能写出把沸腾和感动传递给观众的好故事。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编剧委员会副会长、北师大文学院教授梁振华


未来讲述深圳故事、深圳人故事的影视剧会越来越多。


——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戴清



四、加强文化遗产的整体保护和活态传承分论坛举行

让文化遗产鲜活起来


5月24日,2024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加强文化遗产的整体保护和活态传承”分论坛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深圳,探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


加强文化遗产的整体保护和活态传承分论坛现场。深圳报业集团记者 陈家豪 摄


论坛现场,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惊喜亮相,并对于文物保护谈了自己的看法,她说:“一定要把保护放在第一位。只有把文物保护好了才能不断地研究它。我研究不了,下一辈研究,再下一辈研究,越研究越深。研究的目的就是要弘扬,要一代一代地把故事传下去。”



嘉宾观点


要发展旅游首先要做好文物保护,撇开文物谈旅游是没有意义的。只有把文物保护好了,才能让中华文化的故事更好地传承下去。我在敦煌保护、研究文物61年了,我研究不完的,要靠下一代、再下一代人研究,越研究越深、越研究越好。


——敦煌研究院荣誉院长樊锦诗


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几代考古人接力奋战取得了丰硕的考古成果,实证了“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和五千年文明史”,为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打下坚实的基础。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方勤


在总面积2.33平方公里的古城内,完好保留720多条街巷,散布着古城墙、古桥、古寺、古牌坊、古井、古府第等众多文物,以及大批明、清时期古民居建筑。潮州坚持“建设新城、保护古城”的发展思路,在古城区内不搞大拆大建,不搞房地产开发,走出了一条历史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潮州路径。


——潮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何晓军


中国特定的地理地貌和生态条件对华夏人群、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远古中国气候环境相对稳定,支持、保障这里的先民生生不息、延绵不绝。中华文明在历史上屡次遭受劫难,但每次都能劫后余生并复苏发展,这种韧性和强大生命力,应该得益于旧石器时代华夏文化的多样性和强大的文化基因。


——考古学家、古人类学家高星


对于已经“死去的”文化遗产,可通过赋予其新的价值,将其“唤醒”。比如博物馆。而对于仍然“活着的”文化遗产,要接受其随时间推进而自然地变化。只有让历史的“年轮”演进下去,遗产才能保持“活着”。保护“活着的”历史街区和保护死去的木乃伊完全不同。很多历史街区在现实里仍在被使用或承担实际的功能,完全不改变是不可能的。这就需要完全不同的历史名城保护理论,接受历史社区的成长和衰老。


——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教授赵燕菁


人民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者和传承者,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民在与自然和历史的漫长互动中创造出来的。非遗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无所不在,非遗传承人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保护好传承人,培养好传承人,发挥好传承人的作用,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绵延不绝的关键所在。


——中国工艺美术馆党委书记王晨阳


说起潮州,广济桥很美,牌坊很热闹,但更打动我的,却是潮州的寻常巷陌和百姓人家,这里有潮州人的鲜活生活。在潮州城的一个绣坊里,阿姨们都是街坊,白天她们一起来刺绣,到该做饭的时间就回家做饭,这种简单而快乐的生活令人羡慕。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曹劲




五、数字时代出版人才发展分论坛举办
人才培养是出版行业转型关键

昨日,2024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数字时代出版人才发展”分论坛在深圳召开。


数字时代出版人才发展分论坛现场。深圳报业集团记者 葛墨含 摄


论坛联通产学研各个领域,设置嘉宾主题演讲、青年人才代表发言、专题对谈等环节,来自相关管理部门、高等院校、智库机构、行业协会、出版企业、数字技术企业等方面的相关负责人、知名专家学者等齐聚一堂,共论数字时代出版人才培养建设新路径,共促出版行业高质量发展。



嘉宾观点


出版要积极拥抱人工智能,构建起出版新生态、多模态、新格局。


——人民卫生出版社总编辑杜贤


树立品牌营销思维、内容整合思维和用户体验思维,打造数字时代真正的好产品。


——中原出版传媒集团新科技出版编辑室编辑郭亚婷


数字时代的出版人才培养,需要出版行业与其他科学技术领域的深度融合。


——上海理工大学校长丁晓东


如何彰显出版的主流价值,构建适应产业变革、技术变革、阅读习惯变革的出版人才队伍,夯实文化强国建设的人才根基,是出版业高质量发展不得不回答的时代课题。


——四川新华出版发行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周青


文化仍然是出版最根本的属性和功能,只有将科技与文化深度融合,才能打造出更多优质、有深度的出版物。


——腾讯互动娱乐副总裁张巍


数字出版人才不仅需要拥有丰富的出版专业知识,还必须熟练掌握和应用新技术,尤其是人工智能技术。未来不属于人工智能,属于掌握人工智能技术的“新人类”。


——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高级副总裁聂小林


人工智能不会替代人类编辑,但是不会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的编辑很可能面临淘汰。


——同方知网总经理张宏伟


新时代的出版人才除了需要扎实的语言文字功底和编辑技巧外,更需要学会利用AI技术推动内容和形式的创新。


——中国移动咪咕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王刚


青年编辑能力的提升,必然会带来出版事业的蓬勃发展。


——上海古籍出版社考古与古文字编辑室主任顾莉丹


打破学界与业界的壁垒,培育复合型出版人才。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学院教授付海钲


AI永远无法代替书店,书店出版一定会一直存续下去。


——帆书创始人樊登


“我们应树立立学为民、治学为国的家国情怀,立足当下展望未来,锐意创新引领学术,共同打造新时代出版理论。”


——武汉大学出版研究院院长方卿


聚焦人才优势,打破传统束缚,打造一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出版人才队伍。


——中国激光杂志社总经理杨蕾


在数字时代,培养国际出版人才应立足于国际化的大格局。


——北京语言大学校长段鹏


数智时代呼唤融合型、复合型、贯通型人才培养。


——北京大学出版研究院院长张久珍



六、电影业高质量发展分论坛举办
新时代电影创作要以人为本


昨日,2024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电影业高质量发展”分论坛在深圳举办。


电影业高质量发展分论坛现场。深圳报业集团记者 马骥远 图


中宣部电影局主持日常工作的副局长毛羽在致辞中从推动电影高质量发展的角度提出,一是尊重电影艺术规律,推动电影创作繁荣活跃;二是尊重电影产业规律,健全完善现代电影市场体系和产业体系;三是尊重电影管理规律,凝聚团结向上的行业力。



嘉宾观点


我们当然希望有更多的影片突破圈层全线发行,我们更加知道中小型影片是塔基部分。每个年轻工作者都需要时间成长,每家小公司都需要不断积累经验才能走向大公司,他们要得到尊重,他们的影片不能永远是一日游,不能都是在冰冷的硬盘中无人问津。


——中宣部电影局副局长毛羽


全国电影行业正带着极大的热情投入探索电影新使命、新格局的浪潮之中,可以预见今后的温暖现实主义作品将成为创作主流,要求作品既要面对现实困顿和艰难,也要提供积极向上、进取、有建设性的解决方法和出路。


——北京光线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长田


所有主创主要艺术家在创作旅程中,用智慧和心灵进行了旗鼓相当的碰撞,促成了集体光芒的闪现。我们国家现在拥有很多高审美、高认知,能够完成精品内容的艺术家,我相信未来在大家的同心协力下,中国电影一定会越来越好。


——壹同制作创始人、青年导演陈思诚


电影院不仅仅是一个观影的场所,它更是一个电影文化的载体,是电影爱好者的天堂,承载了很多美好的记忆。我们希望年轻人能够来到影城,不仅仅是观影,更能在影城玩起来!


——万达电影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陈祉希


如何让电影院淡季不淡、旺季更旺?第一个路径是向内容要空间,第二个路径是向市场要空间,第三个路径是向科技创新要空间。


——猫眼娱乐CEO郑志昊


希望国家电影局出台一些鼓励性措施或者引导性政策,帮助中小企业的电影更好获得投资,让新生代的编剧、导演和演员有更多施展才华的机会。


——北京京西文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总裁严雪峰


我们要实现电影强国,首先电影科技的自主创新能力要增强,民族工业产业要实现突破性的发展。核心的器件,关键的芯片基础模型原创技术研发能力要增加。


——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原所长张伟


我们要立足新时代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发现新的故事,或者找到故事的新想法。中国电影如果能用影像反映出时代变迁的进程,表达好新时代新英雄的精神,那么就没有辜负这一次的历史机遇。只要步子是往前迈的,那就早晚能走到远方登上山峰。


——著名演员、导演吴京





七、推动文化贸易高质量发展分论坛举行
文化贸易的根要扎入优秀文化里


5月24日,2024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推动文化贸易高质量发展”分论坛在广东省深圳市成功举办。


推动文化贸易高质量发展分论坛现场。深圳报业集团记者 陈玉 摄


论坛上,嘉宾们重点围绕新质生产力与文化贸易高质量发展、人工智能给文化贸易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更好赋能文化贸易等热门话题畅谈认识思考、介绍具体做法、研判行业趋势、分享经验体会,贡献了许多兼具思想深度和实践价值的真知灼见。



嘉宾观点


新质生产力在多个方面能够赋能文化贸易的高质量发展,也给文化贸易的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新的问题,回答好、解决好这些问题,必将激发我国文化贸易的新动能,更好地推进我国对外文化贸易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效能。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对外文化交流(文化贸易)研究基地首席专家李小牧


我们有大量中国原创故事,加上AI新的产能爆发,会让我们的好故事加上好视觉,生产出更好的作品,从而给文化贸易添一份力。语言大模型这项技术从长期来看,迟早能够在人类的文化创作上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是和人共存的状态。


——中文在线首席技术官吴疆


要用辩证和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工智能,不断用新的数字技术去解决已有数字技术应用中不完善、不完美的问题。文化作为国际交流的桥梁,其独特价值无可替代,人工智能与数字文化的不断融合与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亚洲数字艺术展出品人王鹏


数字经济是新的机遇,电影行业要快速应变,拥抱新技术。只有将这些高科技深度应用在各个领域,才能推动相应软件和硬件的发展。要探索出新的工作流,积极拥抱新技术,推动人工智能与电影产业深度融合。


——博纳影业影视制作副总经理曲吉小江


人工智能不断发展,新的挑战也随之出现。技术标准与伦理规范的双重驱动,赋予我们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探索以更强的主导权,能进一步为全球文化交流及文化贸易的国际合作提供坚实支撑,促成多边互利共赢的局面。


——完美世界集团高级副总裁、总编辑伊迪


文化贸易人才需要既有文化创意又有技术能力,特别是要对文化有着深层次的理解。同时,如何把“超级数字场景”和文旅实现真正融合,让文旅和游戏都能赚到钱,这是需要思考的。


——三七互娱集团副总裁程琳


将文化元素与现代潮玩设计相融合,不仅丰富了文化贸易的内涵,也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希望越来越多从事潮玩产业的人愿意通过商业的手段和力量,去发掘珍贵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微石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熊毛


要提炼展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标识,让中国文化IP融入生活、深入人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应当契合年轻群体的审美情趣与情感需求,未来的文化IP孵化策略应着眼于接地气、生活化与趣味性的融合。


——西安桥合漫画创始人乔乔



八、人文湾区机遇湾区分论坛举行

共享粤港澳人文经济互促机遇


5月24日上午,2024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人文湾区 机遇湾区”分论坛在深圳举行。


人文湾区机遇湾区分论坛现场。深圳报业集团记者 林松涛 摄


来自港澳台、内地的文化领域政府部门人士、高校智库学者、企业机构代表、青年代表等齐聚一堂,共论粤港澳文化协同发展路径,共享湾区人文经济融合互促机遇,为“人文湾区 机遇湾区”奉上一场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



嘉宾观点


大湾区非常重视人文和艺术的发展,给艺术家们提供了很多机遇。希望大湾区在面对新的挑战的同时,进一步激扬“拓荒牛”精神,把握新的机遇,焕新人文景象,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典范。


——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韩美林


岭南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一脉,不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湾区所有民族所有地区共享的文化,是这片地区的名片和DNA。岭南文化包括中华文化的方方面面,囊括艺术的各种形式,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各个门类,承载着中华民族千秋万代的感情和浓厚的家国情怀。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名誉所长田青


大湾区不仅仅要有经济发展、科技创新,还必须建成一个共同的精神家园,需要构建共享的价值和共同的身份认同。首先要重温共同的文化传播,重视青少年之间的交流;其次要从政策上采取措施,促成粤港澳三地政府和民间形成共同愿景;第三,尊重粤港澳三地因为不同的历史发展程度而产生的文化差异和多样性,并以此为新出发点融合发展。


——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澳门文化界联合总会会长吴志良


两岸的民间文化血脉相连,即使政治上有人想“去中国化”,但根深蒂固地存在每一间庙宇之中,每一根民间的香火之中,每一个虔诚膜拜的心灵之中。台湾民间信仰的神明有上百个之多,大部分皆自大陆而来。两岸交流多举办信俗交流活动,也呼吁有更多更为自由温情的互动。


——台湾中华文化总会秘书长、台湾著名作家杨渡


香港作为中外文化交流中心,有推动文化双循环的责任和使命。可从四方面发挥香港优势:一是发挥香港人才制度和国际化的优势,二是发挥传统产业和文化协同发展的优势,推动“文化+概念”,优化大湾区“文化+金融”,三是发挥香港会展优势,四是发挥大湾区的区域优势,共同推动文化出海,对外讲好中国故事。


——全国人大代表、香港立法会议员、香港艺术发展局主席霍启刚


粤港澳大湾区是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港澳与内地双向奔赴的结晶。大湾区是港澳青年赴内地发展的最佳选择,要用好大湾区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平台。在大湾区未来发展上,继续深化湾区政府引领作用,增强粤港澳之间的开放交流;整合三地优势,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主动投身创新创业浪潮,以实际行动拥抱机遇湾区。


——星竞威武集团董事长兼CEO何猷君


在文化创新领域,人工智能可以更高效、更低成本地实现内容生产,因此建议,围绕根技术、多元产业、多领域人才,建设百花齐放的开放生态,同时,不能忽视文化创作中人类的创造性思维和情感内涵。只有科技与创意相结合,才能促进产业蓬勃发展。


——华为云副总裁、华为云全球生态部部长康宁



来源:三川汇文化产业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